一、發生趨勢:中等發生,局部田塊偏重發生。
二、防治意見:
1、防治對象田:單季稻秧田和早栽早發單季稻大田,6月上旬后移(拋)栽的單季稻田實行達標防治。
2、防治適期:單季稻秧田移栽前2—3天用藥防治一次,確保帶藥移栽,早栽田塊在5月20—25日左右用藥防治,遲栽田塊在6月3—8日左右用藥防治。
3、防治指標:畝卵量達100塊,或枯鞘叢率達8-10%,或枯鞘株率達3%。
4、防治技術:推行翻耕灌水滅蛹、栽培避螟、種植香根草等農業措施,積極推廣二化螟性誘、釋放稻螟赤眼蜂,人工摘除卵塊等技術措施控害。綠色防控區在卵孵始盛期畝用6000IU/毫克Bt可濕性粉劑100克,或100億孢子短穩桿菌懸浮劑80~100毫升;化學防治在1-2齡幼蟲高峰期,畝用1.8%阿維菌素乳油80~100毫升,或20%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毫升,或6%阿維·氯苯酰懸浮劑50毫升。需兼治稻薊馬、灰飛虱、稻瘟病,可混用吡蚜酮、噻蟲嗪、三環唑等藥劑,做到一噴多防。根據防治對象可選用上述藥劑,按推薦劑量兌水45公斤,同時田間要保持3—5cm的淺水層5—7天。
三、預測依據:
1、越冬蟲口基數略偏低:4月19日田間調查,畝有效殘蟲量加權平均為600.34頭,比2021年-3.87%,較近三年均值-9.07%,二化螟越冬死亡率10.83%。
2、發育進度較常年略遲。4月28日剝查二化螟發育進度,化蛹率55.43%,羽化率2.62%,預計一代二化螟發蛾高峰期在5月12—17日,卵孵高峰期在5月20—25日。
3、燈下蟲情:燈下5月9日始見,截止5月15日燈下累計誘蛾33頭(其中5月13日單燈誘蛾12頭),是去年同期的1.65倍,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1.03倍。
公益提示:1、認真學習貫徹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》,做好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,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田生態環境。 2、請宣傳張貼至全縣各村、組。
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