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決策背景和依據
中正坊-白石鼓歷史文化街區和西山歷史文化街區是2019年8月經省政府批復的省級歷史文化街區,是績溪縣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保護街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及其歷史環境,延續街區傳統格局和風貌,根據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》《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》《績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(2014-2030年)》等有關法律、法規,結合本縣實際,編制了《績溪縣中正坊-白石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》《績溪縣西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》(以下簡稱2個街區《規劃》),在街巷形態、空間格局、風貌特色等方面提出了保護控制要求。兩個街區規劃已于2022年1月18日經宣城市人民政府批復(宣政復[2022]3號)實施。
二、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
近年來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斷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,特別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來,要求把有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發掘出來,納入到保護清單中,明確保護重點和保護要求。從縣級層面來說,就要落實屬地責任,按照國家和省級要求,明確保護規則,統籌城鄉空間布局,妥善處理新區、老城關系,既要合理疏解老城過重負擔,更要保護好老城的肌理和風貌。
通過制定2個街區《規劃》旨在進一步延續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風貌、肌理、尺度和景觀的完整,延續傳統文化,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,提升街區環境品質,使街區成為可持續保護發展、能夠較完整和真實的體現績溪特色的典型歷史文化街區。
三、研判和起草過程
2個街區《規劃》于2020年11月份擬定完成,征求各鄉鎮及縣財政局、自然資源規劃局、文旅局等相關單位意見,并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了部分修改,2021年9月16日通過經省住建廳專家審核,2022年1月18日經宣城市人民政府批復(宣政復[2022]3號)實施。本規劃期限為2019-2035年,近期為2019-2025年、中期為2026-2030年、遠期為2031-2035年。規劃遵循歷史真實性原則、風貌完整性原則、生活延續性原則、居民參與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采取微改造的方式,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,實現街區的有機更新。
三、主要內容
兩個街區《規劃》成果包括文本、圖紙和附件(規劃說明書等內容)。
(一)保護范圍:中正坊-白石鼓歷史文化街區總面積10.47公頃,其中核心保護范圍4.37公頃,建設控制地帶6.10公頃。西山歷史文化街區總面積2.56公頃,其中核心保護范圍1.15公頃,建設控制地帶1.41公頃。
(二)核心區保護控制措施:對核心保護范圍內的建筑物、構筑物、傳統街巷等實行分類整治保護,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,不得進行新建、擴建活動。文保單位、登記不可移動文物、歷史建筑、傳統風貌建筑,應當保持原有的高度、體量、外觀形象及色彩,不得隨意拆除。對現有建筑進行整治改造時,應當保持或者恢復其歷史風貌。
(三)建筑控制要求:對街區建筑高度的控制主要劃分兩個區域:I類高度控制區: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,該區域維持保護對象高度。Π類建筑高度控制區: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建筑,建筑層數不超過3層,建筑檐口高度不超過12米。建筑色彩應以灰白為主,以黑、深灰為輔,以熟褐、赭石褐紅色招牌為點綴。坡面屋頂以黑色或灰色為主。
(四)街區內建筑的修繕整治仍然以徽派建筑為主,保留現有的徽派風格民居、其他區域的整治建設仍以現代風格,但可以適當融入徽派風格的元素。
四、相關要求
在本次保護規劃范圍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,均應按法律、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本規劃。本規劃未涉及的文化遺產保護的其他內容,應遵循國家、安徽省及宣城市績溪縣的相關法律、法規、規定執行。本規劃自批準公布之日起實施。
五、政策咨詢渠道
解讀機關:績溪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事務中心
解讀人:章辰晨
咨詢渠道:0563-8160700
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